心怀自然 出彩青春—南京工程学院学子致力自然公益

时间:2020-03-09 14:57 来源:互联网

   
      1月18日,在北京王府井1号嘉德艺术中心,一场自然与科技结合的环保主题展览正在上映,与普通的展览不同,“瑰丽·犹在境”是一个互动空间,运用了灯光、音乐和AI技术的配合,将原本渺小的昆虫清晰的展示,每一幅展品都是由800-1000张照片堆叠而成,在这里你可以见证自然、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神奇景象。而此次活动的策划人之一是致力于自然公益的大学生崔宁杰。

 

 

 

   热爱自然 痴心”自然公益活动 崔宁杰现在是南京工程学院工业中心的一名大四学生,虽然学的是工科专业,但从小有着一颗热爱自然的心,从大二开始,他便组建了南工程“自然联盟”环保主题公益社团,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环保部自然教育骨干”、“南京市环保局公益讲师”、“南京小红山地区物种多样性调查员”......。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不仅仅局限于脚下的寸土,更在于旅途。

 

  大学期间,他的足迹遍布全国及全球5个国家,“小时候我躲在床下看着一只蛹蜕变成了一只甲虫,从晚上十点直到凌晨三点,短短5个小时的时间,让我第一次领略到了生命的传承。”崔宁杰说着这些话,眼睛里闪着光,“08年我在小红山拾到了人生第一只昆虫,8年后我成为了小红山生物多样性调查员。过去十年里每一个假期我都会去山上采集。”阿尔卑斯山上挥过网,穿过嘎隆拉的冰川,也在腾格里受过曝晒......探寻的路上,早已习惯,是一颗热爱自然的初心。

  最困难的一次是去墨脱采集,墨脱位于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下游,平均海拔1200米,最低海拔115米。世界上没有比墨脱更难走的路了,山体滑、泥石流每天都在出现。崔宁杰回忆当时的情景,说“当拍完这只叶?再低头一看的时候,裤腿已经变成了粉色,蚂蝗的唾液里有抗凝血剂,伤口一时无法愈合就把裤子染了。”但他仍然笑着说“这些都是常有的事儿。”

 

 

  他就读的南京工程学院在2018年获评南京十大“最美高校”第一名,依托校园多物种的自然环境,他做了很多志愿活动,比如在校创业咖啡馆开展“藓为人知——苔藓主题展”,此次展览中,展出校园7种苔藓实体及基本信息;在校“一盏书吧”开展校园物种展,共展出10余种校园昆虫标本以及20余套校园物种图鉴。他还曾代表WWF志愿者在第三届国际流域治理大会上发言。去年暑假,他带着一群志愿者一起来到长江边上做“守护江豚”的志愿活动。9月份的世界清洁日,他在学校发起“见‘圾’行事”志愿活动,引起强烈反响,共有300多名同学线上打卡报名参加。

 

 

  致力自然教育成为“环保公益传承人” 崔宁杰不仅自己热爱自然,他还愿意做个“传播者”,去影响身边的人。他现在已经是首批环保部认证的100名自然科普讲师之一。

  他根据自己长期积累开设了自然教育课程,构建了小物种保护自然教育课程体系,依托本然自然联盟公益服务组织,立足最美校园,开展自然公益教育,将孩子融入自然、了解自然、将自然融入课堂,以虫为师,以微见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帮助孩子从小树立保护自然的行为概念。

 

  他利用自己工科背景,结合自然课程,创新性的提出了自然教育微生态环境的营造,模拟野外小物种生存环境,控制适合昆虫的温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让孩子们感受自然小物种从虫卵,孵化、幼虫、成长、死亡的全生命周期,帮助孩子从小树立敬畏自然、珍爱生命。

 

 

  他进行了自然教育研究,通过发放问卷调查,掌握家长们的需求(孩子做事拖拉、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注意力分散等一直以来都是家长的痛点),通过开发亲生物性自然课程、带孩子们观察小物种生命周期,进行野外情景式教学,首先、通过感官感受,包括视觉、听觉、嗅觉等。其次,在感受的基础上,传授给孩子知识和技能,让他产生行动。之后,再转化成孩子的经验、价值观,并留存下来,这就达到了行为改变的课程目标,从而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家长们都说自然课程带给孩子们不仅是自然保护教育还有良好性格的养成。

 

 

 

 

  他坚持周末带团去户外进行自然观察。他从做微信号、发布活动、带队开始摸索,到成立南京本然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每次做活动时,有好多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来参加。并且他的“青聚文化体验项目”获得第六届“赢在南京”全国创业大赛优胜奖,一次性获得资助20万元。


编辑:xiaoyan